京台高速宁德古田段的通车结束了古田零高速的历史,也补上了宁德“县县通高速”的最后一块短板;
合福高铁由图纸上的一条曲线变为一条昂首高舞的巨龙,让古田交通迈入风驰电掣的高铁时代;
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,在山川田野间构筑起东西顺畅、南北通达的交通路网……
为了突破交通瓶颈,近年来,古田县委、县政府高瞻远瞩,交通先行,舞动如椽大笔,书写出“大道通天”的古田交通华章。
历史上古田曾是交通枢纽地,但随着316国道与福银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后,区位逐渐边缘化。滞后的交通成为了制约当地发展最大的“硬伤”。在上世纪70、80年代还属于我省经济十强县的古田,在2012年被列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。
2011年年底,古田迎来了交通上的第一次突破。钻山过岭、横亘山海,宁古二级路宛如蛟龙般,跃出深山连海天,开启了古田及蕉城西部乡镇百姓大道通衢的新时代,更将这一区域与宁德中心城市紧紧连接在了一起。古田也翻开了交通发展的新篇章。
积蓄力量,再度起舞。2015年,古田交通再次迎来跨越式发展。合福高铁经过5年的艰苦建设,于当年6月开通运行。古田人民自此坐上了时速300公里的高铁。通过这条北达北京,南抵深圳,东通上海,西至贵阳的高铁线,古田人实现了打开山门、通江达海的梦想。当高铁的新鲜感还在持续发酵时,又一喜讯传来——这年12月,从崇山峻岭中腾越而出的京台高速宁德古田段竣工通车,为发展气势如虹的古田再添彩。古田至此开启了交通“两高”时代。对于长期受困于山高路远的古田人来说,对外交通的“瓶颈”破除了;而对于离乡在外闯荡的古田游子来说,便捷的交通让他们终于有机会与家人“常来常往”。
据统计,目前,高铁古田北站日均旅客量已达3300人左右。
大变化源于大手笔、大规划、大毅力。
近年来,古田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古田县共完成交通项目投资90.2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8.2倍,每年交通项目建设完成的投资额都位居宁德各县(市、区)前列。古田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鸿东介绍,“十二五”期间,古田不仅实现了“两高”开通的目标,国省干线建设也掀起一波波高潮。目前,该县国省干线二级路总里程已超过140公里,二级路比率达68%,而在“十二五”初期,这个比率只有30%。
通过5年的建设,古田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实现由“瓶颈制约”到“步入坦途”的转变。2017年,该县还将继续积极推进宁德经古田至南平铁路前期工作;开工建设宁德城澳至古田疏港高速公路;基本完成海西网屏古联络线路基、桥梁、隧道工程。
从路隘林深到关山飞渡,畅通便捷的交通串联起了一个个“平安梦”“团圆梦”,惠及沿线数十万人口,山区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也随之升腾。
“盐汁菇?自从高速开通后,我就再没有出售了,现在卖的全是鲜菇。”谈到京台高速古田段开通后带来的变化,古田翔胜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卓小如用了“大变样”作为概括。
对于坐落于古田县凤都镇的食用菌种植企业来说,盐汁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。“不是不愿意销售鲜菇,而是条件不允许。”卓小如告诉记者,在高速开通之前,凤都镇的交通并不便捷。鲜菇如果从厂房运到福州市场需要3个多小时,耗时较久造成鲜菇品质下降。在多次遭遇“差评”后,卓小如只得在厂区里建起了十多个盐水池,将鲜菇煮熟盐制后再向外销售。这一做法虽然解决了保鲜问题,但价格上却缩水了近一半。2015年,京台高速宁德古田段开通了,凤都高速口距离厂区不到2公里,鲜菇运到福州只需要1个多小时,而且运费也从原来的每吨近250元下降到如今的150多元。
日益发达的交通,造福的不仅是个体经营企业,“道口经济”更带来了产业的聚集。以翔胜公司所在的凤都镇为例,高速开通前,该镇招商引资十分艰辛。“去招商引资时,人家一听是凤都的,便直摇头。”凤都镇副镇长雷文标感触颇深。
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,该镇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——古田食品工业集中区落户该镇。凤都镇一跃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“香馍馍”。
“现在招商已经从过去的企业选择转变为园区挑选。低端和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,一律不予考虑。”雷文标笑着说。
好风凭借力,腾飞正当时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开启古田发展新时代,也为小康社会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。古田这块璞玉必将在此带动下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!
|